猕猴桃褐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来源:
shucai1.com
2025-08-22
浏览:
102
字号:T|T
摘要:8、9月份,猕猴桃的管理是否得当,对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果农朋友认为,只要完成了夏剪和果实套袋,就可以坐等丰收了。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一种危害极大的真菌性病害—猕猴桃褐斑病,正随着强降雨天气悄然来袭。下面学习下猕猴桃褐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猕猴桃褐斑病发病症状许多果农误以为猕猴桃落果现象与果实本身有关,而忽视了叶片的影响,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猕猴桃的叶片与果实联系紧密,叶片病害同……
8、9月份,猕猴桃的管理是否得当,对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果农朋友认为,只要完成了夏剪和果实套袋,就可以坐等丰收了。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一种危害极大的真菌性病害—猕猴桃褐斑病,正随着强降雨天气悄然来袭。下面学习下猕猴桃褐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猕猴桃褐斑病发病症状
许多果农误以为猕猴桃落果现象与果实本身有关,而忽视了叶片的影响,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猕猴桃的叶片与果实联系紧密,叶片病害同样会影响果实。猕猴桃褐斑病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病害。
猕猴桃褐斑病的症状较为明显。在发病初期,叶片中间会出现类似牙签尖大小的褪绿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成约3厘米的病斑,并变成灰褐色。如果未能及时防治,特别是在7月至8月期间,病斑会融合成大斑块,颜色由灰褐色转为黑色,叶片向上弯曲并干枯破裂,大量果实掉落,病原菌还会进一步侵染其他果树。
发病原因与气候环境
猕猴桃褐斑病的高发期在7月至8月,主要原因是此时气温较高且降雨量大。气候环境是引发猕猴桃褐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温度和湿度是决定褐斑病是否高发的主导因素。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为15℃、空气湿度为60%时,褐斑病菌已开始入侵。而到了7月至8月,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达到25℃至30℃,部分地区甚至更高。如果此时出现强降雨天气,排水不良的果园空气湿度会超过70%,再加上病原菌的存在,病害就会借助雨水反复侵染,进入高发期。
果园管理问题
不合理修剪:猕猴桃的夏季修剪与冬季修剪同等重要,但有些果农不重视修剪,或修剪方法不当,导致果园透光通风性变差,湿度增加,从而引发褐斑病。
冬季未清园:猕猴桃褐斑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附着在落叶上越冬,待来年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再侵入危害。部分果农在冬季修剪后,未及时清理果园内的病叶残枝并喷施药剂,这同样会导致褐斑病的发生。
施肥不科学:近年来,化肥使用越来越普遍,许多果农习惯给猕猴桃施化肥,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特别是偏施氮肥,误以为这有利于果树生长。然而,这实际上会降低猕猴桃的抗病性,使其更容易发生褐斑病,一旦有小部分果树患病,整个果园都可能受害。
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的方法
规范管理:夏季应根据猕猴桃的树龄,对过密或缠绕的枝条进行疏剪,改善果园的透光通风条件。遇到暴雨天气时,要及时排除园内积水,可通过挖排水沟的方式,将果园土壤湿度控制在70%左右。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避免偏施氮肥,以增强猕猴桃的抗病性。
冬季清园:冬季修剪后,及时清理果园内的病叶残枝,并喷施药剂,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
及时防治: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防止病害扩散。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猕猴桃褐斑病的发生,保障猕猴桃的健康生长和产量。希望这些方法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于猕猴桃褐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第一蔬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