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向海洋要资源以“大食物观”引领滨海新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shucai1.com
2025-07-07
浏览:
107
字号:T|T
摘要: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努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优势,向海洋要资源,引领滨海新区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养殖等举措,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增强了水产品供给能力,丰富了百姓餐桌。“十四五”以来,滨海新区水产养殖面积由4462公顷增加到5135公顷,水产品产量由5.05万吨增加到6.27万吨,渔业产值达2……
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努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优势,向海洋要资源,引领滨海新区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养殖等举措,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增强了水产品供给能力,丰富了百姓餐桌。“十四五”以来,滨海新区水产养殖面积由4462公顷增加到5135公顷,水产品产量由5.05万吨增加到6.27万吨,渔业产值达23.53亿元,增长4.5%。
一是坚持科技引领,加大技术支撑。实施主导产业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滨海新区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机构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在杨家泊镇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率先建立试验点。由从事渔业科技创新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占有市场”机制。建立渔业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服务及监督抽检等工作。
二是发展优质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指导滨海新区建设省级原良种场12家,从事保种选育龙头企业和养殖场10余家,保育半滑舌鳎、褐牙鲆、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和四角蛤蜊等多个品种亲本。建设水产工厂化养殖面积120万平方米,育苗水体40万立方米,年可繁育各类水产苗种180亿尾以上。主要水产优势养殖品种达到30余个,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促进了良种繁育健康养殖水平和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保障绿色供给。推动34家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升级改造,实现全年不间断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海珍品鱼虾,创新构建了适宜北方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尾水处理技术工艺,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和资源化利用率之和达到80%以上,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再循环利用的全覆盖。推广“鱼蟹+海水稻”立体种养模式4000亩,收割水稻240万公斤,捕捞成蟹8万公斤,亩均增收500?800元。强化水产养殖用饲料、水产养殖用药减量和质量管理,实施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白名单制度。水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100%。“杨家泊对虾”被认定为“津农精品”区域公用品牌,拥有6个“津农精品”企业品牌,15家企业水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四是促进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功能。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新改扩建对虾、鲆鲽鱼精深加工厂,可进行冷冻品、腌制品、干制品、熟食品等加工生产。在东疆保税区建设京津物流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包括自动化冷库、常温库、冷箱堆场等,可提供存储、查验、加工、展示交易、干线运输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充分挖掘盐渔文化资源,打造盐渔旅游项目,带领游客感受千年古盐场的文化底蕴和非遗文化的魅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于
天津市向海洋要资源以“大食物观”引领滨海新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