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水产种业发力,内蒙古科学“牧渔”向水要粮
来源:
shucai1.com
2024-08-26
浏览:
168
字号:T|T
摘要: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水产种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内蒙古聚焦摸清水产种业家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3项重点工作,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种源保障。为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内蒙古于2021年启动了全区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利用3年时间完成涉及97个旗县的2849个养殖主体、72个水产养殖物种普查工作,完成10个特色……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水产种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内蒙古聚焦摸清水产种业家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3项重点工作,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种源保障。
为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内蒙古于2021年启动了全区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利用3年时间完成涉及97个旗县的2849个养殖主体、72个水产养殖物种普查工作,完成10个特色物种的系统调查工作。摸清了水产养殖物种的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和遗传本底等情况,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内蒙古积极开展土著鱼类保护与人工繁育,年均繁育土著鱼类苗种1.52亿尾,维持了土著鱼类的种群数量。大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累计投放重要土著鱼类及经济苗种8亿余尾。加强土著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建立黄河鲤、红鳍?、陈旗鲫、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哲罗鱼、细鳞鱼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9个。同时,严格落实禁渔制度,加强渔政执法,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良种推广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又鼓起了渔民的“钱袋子”。内蒙古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化养殖结构,先后引进了福瑞鲤、长丰鲢、异育银鲫“中科3号”“中科5号”、团头鲂“华海1号”等大宗淡水品种,南美白对虾、海鲈、花鲈、拟穴青蟹等耐盐碱品种,以及虹鳟“水科1号”、金鳟、鲟鱼、拉氏?等冷水鱼品种。通过示范推广,目前已建立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25个,全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打造绿色养殖模式15个,其中池塘高效养殖福瑞鲤模式实现平均增产362斤亩,每亩增收2568元;盐碱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平均单产500斤亩,最高产达1000斤亩,亩均效益6000元以上。
下一步,内蒙古将持续推动水产种业振兴,加快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产业体系,打造现代水产种业“芯”高地。
关于
内蒙古:水产种业发力,内蒙古科学“牧渔”向水要粮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