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项目140万尾褐牙鲆增殖放流任务圆满完成
来源:
shucai1.com
2024-07-19
浏览:
140
字号:T|T
摘要:7月9日,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水产总站”)在山东省日照市开展的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项目褐牙鲆增殖放流活动,使140.12万尾平均体长8.4cm的褐牙鲆鱼苗放归黄海。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党委书记张锋、日照市海洋发展局二级调研员朱景友、日照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书记刘艾东等领导同志参加了本次放流活动。本次增殖放流活动是本年度水产总站承担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项目的首……
7月9日,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水产总站”)在山东省日照市开展的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项目褐牙鲆增殖放流活动,使140.12万尾平均体长8.4cm的褐牙鲆鱼苗放归黄海。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党委书记张锋、日照市海洋发展局二级调研员朱景友、日照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书记刘艾东等领导同志参加了本次放流活动。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是本年度水产总站承担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项目的首次放流,活动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日照市海洋发展局、日照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有关专家的全程监督下进行。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放流鱼苗,规格大、活力好、体色纯正,采用智能鱼苗计数器统计放流鱼苗数量,规范且公正。本次放流活动还得到了本年度第一批和第二批赴日照基地锻炼青年干部的大力支持,他们冒雨坚持放流,直到结束,彰显了站会青年干部的优秀作风。
活动实施中水产总站日照海水基地根据放流点海况和码头特点,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4012010)要求,研发了可根据潮汐自行升降的放鱼导流槽,确保了在不同潮水情况下,均可使放流鱼苗贴近水面(近水面不超过50cm)缓慢流入水中,不仅大大提高了放流鱼苗成活率,还提高了增殖放流的实施效率。
增殖放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与恢复生物资源群体、生物种群结构的有效方式,在修复渔业种群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水产总站高度重视增殖放流工作,持续多年在黄海海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对牙鲆、黑鲷等经济物种的渔业资源恢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于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项目140万尾褐牙鲆增殖放流任务圆满完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