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第一蔬菜网, 各类瓜果蔬菜专业网站
您好!欢迎光临第一蔬菜网☺ [免费注册] [登录]
为您提供各地蔬菜价格、蔬菜行情、蔬菜交易等实时信息
雨后池塘

丰收时节唱响和美之歌——写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来源:shucai1.com   2023-09-25   浏览:158   字号:T|T
摘要:2023年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此时此刻,放眼陇原大地——融合升级的富民产业,绿水青山的乡村景点,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从陇东到河西,到处涌动着喜悦与希望。这是陇原农民用汗水描绘的画卷,是对耕耘的致敬,对收获的礼赞,亦是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期盼。特色产业涌现赋能乡村振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秋分时节,陇原大地,处处是动人色彩——金黄的稻田,碧绿的菜棚,多彩的果园……
  2023年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此时此刻,放眼陇原大地——融合升级的富民产业,绿水青山的乡村景点,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从陇东到河西,到处涌动着喜悦与希望。

  这是陇原农民用汗水描绘的画卷,是对耕耘的致敬,对收获的礼赞,亦是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期盼。

  特色产业涌现 赋能乡村振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秋分时节,陇原大地,处处是动人色彩——金黄的稻田,碧绿的菜棚,多彩的果园,洁白的羊群,和美的乡村……

  奋斗印记,在五谷丰登里;增收喜悦,在逐梦的汗水里。

  说起甘肃省的特色产业,响当当的“静宁苹果”,不仅是“甘味”农产品的“头号代表”,还是甘肃出口苹果的“主力军”。

  九月份以来,静宁县早熟苹果抢“鲜”上市。为了确保“静宁苹果”丰产丰收,近日,该县果农们都在忙着摘袋、装框、跑市场……

  从田间种植,到加工生产,再到人们的餐桌,每一个环节的用心,都是静宁果农对收获的珍视。

  在“静宁苹果”产业的带动下,静宁县产业兴,村集体收入和农户收入双双增长,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农户的多方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静宁苹果”只是我省特色产业的代表之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我省聚焦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地方品种为补充的特色产业体系,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叠加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的甘肃,各地“甘味”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认可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目前,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1位,马铃薯、苹果、中药材种植面积以及牛羊存栏量位居全国前列,“甘味”品牌连续2年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榜首……

  沉甸甸的丰收,写在大地上,映在乡亲们心里,那是一种不断丰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千万工程” 乡村焕发新颜

  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陇原农民期待的,不仅仅是腰包越来越鼓,农村越来越富裕,还向往着,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近年来,我省认真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着力点,加快创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2019年至202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各地扎实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村庄清洁行动。

  今年7月,我省召开“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并印发《甘肃省“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张掖市坚持“一村一特色、百村百面貌”,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以“塞上江南、戈壁水乡”风格为主,肃南县彰显裕固民族风情,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实现511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

  ——武威市通过扎实调查摸底,准确把握村庄分类,一体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将马头墙、街门楼、郡望匾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村庄建设,力求做到“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

  ——临夏州成立村庄规划专班,形成“县—镇(乡)—村—设计单位”四级联动机制,确保村庄规划实用好用管用。

  真情实意地做、真金白银地投。从“厕所革命”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在陇原乡村,一户户村民的家里门外、房前屋后实现了可喜变化。

  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示范乡镇50个、省级示范村1000个,5个省级示范市州、10个省级示范县。

  陇南市康县、甘南州卓尼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清水县、康县、两当县、积石山县、临泽县、卓尼县、崇信县、金川区、合水县、敦煌市、华池县等11个县(市、区)先后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塑形铸魂并重 润泽乡村“里子”

  乡村建设,重在“和美”。

  甘肃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内外兼修”,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我省从“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让身有所栖的美丽乡村,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

  全省各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逐渐呈现。

  我省各地深入实施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行动,积极推广红黑榜、积分制等激励机制,常态评选表彰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一批省级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在陇原大地不断涌现。

  一村一景,一景一韵。

  近年来,我省坚持产村融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每个县市区依托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

  据统计,2022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8938.34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65.47亿元。同时,乡村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已占到甘肃旅游总接待人数和收入的66%和42%,乡村旅游撑起了甘肃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中,实现旅游增收。各地在品质、品牌、市场方面做足了文章推动乡村旅游,成了和美乡村“新焦点”,为这个丰收季增添了新色彩。目前,我省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3个,打造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佳精品线路1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20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已成蓬勃之势。

  民富年丰,“变”在乡村间,“美”在乡亲们心里。陇原大地,正生动续写乡村蝶变故事,向“美”而行……
关于

丰收时节唱响和美之歌——写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相关信息
  • 肯定级别:
    • 肯定级别5分
    • 1
    • 2
    • 3
    • 4
    • 5
    评论者:  登录   游客
  • 提示:计算输入长度时包括格式代码。
    /800
  • 验证码: 验证码  
登录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
业务流程
支付方式
快速链接
常见问题
服务与支持
咨询热线:0532-88781131 15166683288 13963906391
[第一蔬菜网] 打造第一蔬菜信息门户,为您提供最实用蔬菜信息平台!
未经授权禁止抄袭、镜像本站.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4
www.shucai1.com
[ 第一蔬菜网 ]
关 闭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