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第一蔬菜网, 各类瓜果蔬菜专业网站
您好!欢迎光临第一蔬菜网☺ [免费注册] [登录]
为您提供各地蔬菜价格、蔬菜行情、蔬菜交易等实时信息
雨后池塘

撂荒地复耕记

来源:shucai1.com   2020-06-24   浏览:511   字号:T|T
摘要:三和村2400亩撂荒地复耕了。两年前记者在兰州市皋兰县黑石镇三和村采访时,村前还是成片的撂荒地,地里杂草丛生。今年再次来到此地,看到原本撂荒的地里被一片白色的地膜覆盖,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秧苗长势喜人。三和村党支部书记袁维舜介绍,此次复耕的撂荒地不少弃耕10余年了。撂荒多年的土地为什么又复耕了?三和村位于皋兰县北部山区,村里一半土地是旱砂地。旱砂地里砂石多,墒情难保,能种的只有小麦、玉米等少数作物…
  三和村2400亩撂荒地复耕了。

  两年前记者在兰州市皋兰县黑石镇三和村采访时,村前还是成片的撂荒地,地里杂草丛生。今年再次来到此地,看到原本撂荒的地里被一片白色的地膜覆盖,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秧苗长势喜人。

  三和村党支部书记袁维舜介绍,此次复耕的撂荒地不少弃耕10余年了。

  撂荒多年的土地为什么又复耕了?

  三和村位于皋兰县北部山区,村里一半土地是旱砂地。旱砂地里砂石多,墒情难保,能种的只有小麦、玉米等少数作物,即便风调雨顺,一亩麦子也收不到200斤。种地挣不着钱,村民多外出务工,地也就荒了。

  今年初,有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通过村委会找村民谈流转土地的事,按地力条件和撂荒情况,每亩流转费用在50元至400元不等,村民还能在合作社务工,一天也有100多元收入。很快,全村5400亩耕地有三分之二在春耕前流转了出去,其中就包括村里撂荒的2000多亩地。

  得知流转的土地种的还是以小麦、玉米为主,64岁的卓玉英替他们担心。“村民种了那么多年地,腰包也没鼓起来;现在换汤不换药,还流转了那么多地,会不会赔钱?”

  “账不再像过去那样算啦。”种植大户焦兴全解释说,通过土地流转,以往村民碎片化的土地被集中整合起来,便于机械化耕种,土地产出效率提升了。并且企业与他签下了订单,粮食销路也不愁。

  焦兴全今年流转了1000亩撂荒地,全部种上了当地特有的“和尚头”小麦,预计年纯收入30万元。

  黑石镇镇长陈大会介绍,在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中,当地结合实际,吸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入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提升了像焦兴全这样的致富能人和村民发展种植业的底气。不少有想法、有技术、有销路的致富带头人还发展起了大棚蔬菜、水果玉米、饲草玉米等特色产业。

  “产业的发展改变了村民对土地、对农民的认识。”皋兰县良食园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怀忠介绍,现在满足温饱的农作物变成助农增收的农产品,村民不再固守土地,不少村民甚至免费流转自家撂荒的旱砂地,用于村里特色产业发展;流转了土地的村民到村里的合作社务工,成为职业农民,有些成了合作社的农机高手、种粮能手。

  三和村并不是个例。皋兰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在企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带动下,仅今年春耕期间,皋兰县复耕撂荒地达2.33万亩。

  依托产业发展,三和村已于2018年7月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袁维舜说,全村正通过撂荒地复耕、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源,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夯实产业基础,稳住脱贫成果。
关于

撂荒地复耕记

相关信息
  • 肯定级别:
    • 肯定级别5分
    • 1
    • 2
    • 3
    • 4
    • 5
    评论者:  登录   游客
  • 提示:计算输入长度时包括格式代码。
    /800
  • 验证码: 验证码  
登录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
业务流程
支付方式
快速链接
常见问题
服务与支持
咨询热线:0532-88781131 15166683288 13963906391
[第一蔬菜网] 打造第一蔬菜信息门户,为您提供最实用蔬菜信息平台!
未经授权禁止抄袭、镜像本站.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4
www.shucai1.com
[ 第一蔬菜网 ]
关 闭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