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第一蔬菜网, 各类瓜果蔬菜专业网站
您好!欢迎光临第一蔬菜网☺ [免费注册] [登录]
为您提供各地蔬菜价格、蔬菜行情、蔬菜交易等实时信息
雨后池塘

砥砺奋进七十载沧桑巨变话农业——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四平市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回顾

来源:shucai1.com   2019-10-29   浏览:431   字号:T|T
摘要:农业生产硕果累累四季飘香十八大以来,四平市粮食总产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屡创新高。农业是立国之本,四平市既是农业大市,也是产粮大市。所辖86万公顷的耕地,216万的乡村人口,118万的乡村劳动力资源,粮食产量2012-2015年连续四年突破150亿斤水平;2016-2017年连续两年突破160亿斤水平,粮食产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农业对四平来讲至关重要,全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产…
  农业生产硕果累累四季飘香

  十八大以来,四平市粮食总产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屡创新高。农业是立国之本,四平市既是农业大市,也是产粮大市。所辖86万公顷的耕地,216万的乡村人口,118万的乡村劳动力资源,粮食产量2012-2015年连续四年突破150亿斤水平;2016-2017年连续两年突破160亿斤水平,粮食产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农业对四平来讲至关重要,全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产能。新中国成立70年建国70年来,四平市粮食生产优势持续巩固,素有黄金玉米带之称,当家作物是玉米。以玉米高产高质而闻名,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全国唯一的“中国优质玉米之都”荣誉称号,所辖的公主岭市、梨树县、双辽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梨树县已连续召开了五届“梨树黑土地论坛”,“梨树黑土地论坛”现已成为农业生产经贸合作的重要渠道、领军人才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梨树对外展示推介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国内外权威院士专家学者。“梨树黑土地论坛”从绿色农业的技术、甜玉米的营养和加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技术途径、提高秸秆利用价值以及牧(饲)草在东北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研究,探索实施了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为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梨树方案”,促进了耕地的规模流转和集约经营,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藏粮于民、藏粮于科技、藏粮于地”,效果愈加凸显,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全市粮食总产量不断跨上新台阶,屡创新高。多年来,四平市始终在全省保持单产第一、总产第二的领先位次。2018年粮食产量达685.05万吨,比1949年增加610.92万吨,增长8.24倍,每年递增10.2%。粮食面积达88.96万公顷比1949年增加19.32万公顷,增长27.7%。粮食单产7700.4公斤/公顷,比1949年增加6635.9公斤/公顷,增长6.23倍,平均每年递增2.9%。

  70年,弹指一挥间,粮食生产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彻底取消农业税,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粮食生产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74.13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152.68万吨,30年间增加了78.5万吨,增长了1.06倍,平均每年递增2.5%;第二阶段是1978-1983年,1983年粮食产量达361.68万吨,比1978年增加209万吨,增长1.37倍,平均每年递增18.8%,是粮食产量增速最快的阶段,粮食产量翻了一番,此阶段恰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阶段,这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第三阶段是1993-1998年,1998年粮食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突破了百亿斤大关,粮食产量达到578.0万吨,是1993年的452.4万吨的1.28倍,平均每年递增5.1%;第四阶段是2003-2008年,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559.29万吨,是2003年499.1万吨的12.1%,平均每年递增2.3%;第五阶段是2011-2015年粮食产量站到700万吨以上,由2011年的715.1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791.0万吨,增长10.6%;第六阶段是2016年、2017年粮食产量站到800万吨以上,2016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817.17万吨。第二阶段到第六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即改革开放40年来粮食增长较快的时期。粮食产量先后由1978年的30亿斤跃上1981年的40亿斤、1983年的70亿斤、1995年的100亿斤、2013年的150亿斤、2016年的160亿斤五个台阶。

  经济作物增长较快,棚膜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全市经济作物快速发展,大棚、温室等已颇具产业规模,无论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有新突破。有机、绿色、无公害、名特优产品一应俱全。

  在保证粮食稳定生产的同时,全市不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类从无到有,丰富多彩,不断发展壮大.主要经济作物品质不断提高,产量效益同步增长。主要经济作物油料、中草药、蔬菜、水果等产量持续增加,新特奇品种不断增加。2018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1949年增长6.1倍,平均每年递增2.9%。油料面积比1949年增长33.7倍,平均每年递增5.3%;油料产量比1949年增长249.6倍,平均每年递增8.3%。蔬菜产量比1949年增长4.0倍,平均每年递增2.4%。2003年蔬菜产量是40年来产量最多的一年,比1949年增长6.7倍,每年递增3.0%。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针对棚膜经济发展集中发力,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采取“项目资金+政府配套+社会资本”模式,投资2000万元建设梨树高家智慧育苗中心。所辖的梨树县2018年棚模总量达到35000栋,百亩以上棚膜蔬菜园区78个,居全省首位。梨树的“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品种有185个。梨树县的九月青豆角以其肉厚软乎无筋为闻名,还有梨树的苜蓿草、“大脑瓜”、黄菇娘等。伊通的百合花、还魂草、桔梗、黑果花萩等、双辽的杂粮等一应俱全,久负盛名。暖棚冬季生产黄瓜、西红柿等,单位面积收益是种植玉米的30-50倍,发展棚膜经济既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也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既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是目前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好路子,也是保障和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工程”。发展棚膜经济让单位面积的耕地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东北的冬天天气寒冷,大地种不了农作物,闲置下来浪费资源,发展棚膜经济让土地资源四季都能发挥作用,这比常年种玉米效益高出几十倍,而且在本地本土就转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水果产量大幅成倍增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水果产量大幅成倍增长。2018年全市水果产量比1949年增长169.8倍,每年递增7.7%。1999年是历史水果产量最多的一年,达到峰值,比1949年增长439.0倍,每年递增9.2%。以铁西区的L600袖珍西瓜、红颜草莓等;伊通的蓝莓和大樱桃等而闻名。
关于

砥砺奋进七十载沧桑巨变话农业——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四平市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回顾

相关信息
  • 肯定级别:
    • 肯定级别5分
    • 1
    • 2
    • 3
    • 4
    • 5
    评论者:  登录   游客
  • 提示:计算输入长度时包括格式代码。
    /800
  • 验证码: 验证码  
登录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
业务流程
支付方式
快速链接
常见问题
服务与支持
咨询热线:0532-88781131 15166683288 13963906391
[第一蔬菜网] 打造第一蔬菜信息门户,为您提供最实用蔬菜信息平台!
未经授权禁止抄袭、镜像本站.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4
www.shucai1.com
[ 第一蔬菜网 ]
关 闭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