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第一蔬菜网, 各类瓜果蔬菜专业网站
您好!欢迎光临第一蔬菜网☺ [免费注册] [登录]
为您提供各地蔬菜价格、蔬菜行情、蔬菜交易等实时信息
雨后池塘

彭水: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颜值

来源:shucai1.com   2019-07-17   浏览:431   字号:T|T
摘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杨元忠通讯员李亚军)昨(16)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彭水自治县芦塘乡鞍子岭村,正是管护西瓜的时节,也是村民忙碌的一天。“今年西瓜长势不错,看来是个丰收年。”看着地里圆滚滚、绿油油的西瓜,鞍子岭村第一书记任昌华高兴地说。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由于气候、土壤、海拔等因素,西瓜一直是鞍子岭村民的传统种植作物,但是缺乏技术、缺乏销售渠道的村民通过种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杨元忠通讯员李亚军)昨(16)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彭水自治县芦塘乡鞍子岭村,正是管护西瓜的时节,也是村民忙碌的一天。“今年西瓜长势不错,看来是个丰收年。”看着地里圆滚滚、绿油油的西瓜,鞍子岭村第一书记任昌华高兴地说。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

  由于气候、土壤、海拔等因素,西瓜一直是鞍子岭村民的传统种植作物,但是缺乏技术、缺乏销售渠道的村民通过种植西瓜增加的收入却并不可观。

  “刚来到这个村的时候,看到西瓜烂在地里,我都为村民感到心痛。”任昌华说,从那时候起,他就在思考如何让村民的西瓜卖得出去,卖得出好价钱。

  2018年12月,鞍子岭村成立了明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村支部书记文贤明担任董事长、村委会主任李元凯担任总经理。

  新公司的成立给了村支两委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决定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西瓜250亩。

  “发展这250亩西瓜的主要目的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任昌华说,这250亩西瓜有200亩属于农户自种,公司主要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助销售,收入按公司5%、农户95%的比例分红,确保村民有技术、有销路、有收入。

  “另有50亩是公司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林下套种的,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和劳动力。”任昌华说,公司雇佣附近的村民管护西瓜,为村民发放务工费,让他们实现就近就业。

  52岁的卢明燕就是在西瓜地里管护西瓜的一把好手,剪枝、施肥样样都行。

  “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拿到80元,还包午饭,安逸得很!”卢明燕的家就在附近,每天两三分钟的路程,家里还喂了两头猪,家里地里两头跑也不耽误事儿。

  “到7月底,8月初的时候,地里的西瓜就成熟了,到时候村民摘西瓜的务工费、卖西瓜的收入又能实现家庭增收。”任昌华说,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为村民发放务工费3万多元。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产业能发展起来,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

  据介绍,鞍子岭村级公路通达8个小组,通达率100%;通畅6个小组,已修组道公路15公里,今年正在硬化组公路5.2公里。现有人畜饮水池19口,已解决全村所有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人饮自来水全覆盖。

  “以前的烂路、泥巴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以前抬水、挑水吃变成了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流出自来水,生活是越过越安逸了!”谈到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的变化,村民刘家全不由地感慨道。

  硬化公路、修建水池让刘家全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三改两硬化”则让刘家全成了真正的受益者。

  “院坝硬化了,人行便道硬化了,现在是不下地不带泥。”刘家全说,硬化的院坝也成了晾晒粮食的好地方。

  据任昌华介绍,鞍子岭村“三改两硬化”实行“村民自建、政府补贴”,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厨改厕,只要验收符合要求,改厨能拿到500元的补贴,改厕能拿到1000元的补贴。

  “村民自己买材料,用起来更放心,满意度也比较高。”任昌华说,“三改两硬化”涉及全村423户,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实行垃圾分类提升乡村颜值

  走进鞍子岭村,可以看见公路沿线每隔一段距离就摆放着两个垃圾箱,一个蓝色,一个绿色,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我们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文贤明说,以方便村民为主,在人口密集地都会摆放两个垃圾箱,全村共有86个垃圾箱,方便村民就近丢垃圾。

  据了解,为了让村民形成垃圾分类意识,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村里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示范点,村民可以到示范点参观学习,了解分类标识。

  同时,村里还设立了7个清扫马路的公益性岗位,他们既是保洁员,也是公路沿线指导员。

  贫困户钱洪碧就是其中之一,清扫公路是她的日常,一个月能拿到1000元的工资。

  “除了打扫公路,我还负责指导村民将垃圾分类丢到分类垃圾桶里。”钱洪碧说,他们还会经常查看垃圾箱情况,确保“箱满即运”,为建设美丽乡村也出一份力。

  为了让乡村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鞍子岭努力做到源头减量、集中处理,按照“户集、村收、乡运转、县处理”四级模式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公路两旁无白色垃圾,农家房前屋后室内干净整洁。

  “自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村民的自觉性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升。”看着越来越美丽的乡村,文贤明不由地感慨道。
关于

彭水: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颜值

相关信息
  • 肯定级别:
    • 肯定级别5分
    • 1
    • 2
    • 3
    • 4
    • 5
    评论者:  登录   游客
  • 提示:计算输入长度时包括格式代码。
    /800
  • 验证码: 验证码  
登录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
业务流程
支付方式
快速链接
常见问题
服务与支持
咨询热线:0532-88781131 15166683288 13963906391
[第一蔬菜网] 打造第一蔬菜信息门户,为您提供最实用蔬菜信息平台!
未经授权禁止抄袭、镜像本站.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4
www.shucai1.com
[ 第一蔬菜网 ]
关 闭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