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第一蔬菜网, 各类瓜果蔬菜专业网站
您好!欢迎光临第一蔬菜网☺ [免费注册] [登录]
为您提供各地蔬菜价格、蔬菜行情、蔬菜交易等实时信息
雨后池塘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乡发展休闲农业一个点子激活一个乡村

来源:shucai1.com   2019-04-26   浏览:407   字号:T|T
摘要:作为一个湿地面积占80%、人均耕地面积全区最多的传统农业大乡,强乡富民出路在哪?这是天津市宝坻区黄庄乡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他们建过工厂、做过养殖、搞过旅游,探索出了多条发展地区经济的路子。其中,依托小辛码头村原有历史文化资源,大打文化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DIY水稻公社激活小乡村黄庄乡位于宝坻区东南部,是本市三大湿地之一,辖19个行政村,11200人,人口和村庄…
  作为一个湿地面积占80%、人均耕地面积全区最多的传统农业大乡,强乡富民出路在哪?

  这是天津市宝坻区黄庄乡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他们建过工厂、做过养殖、搞过旅游,探索出了多条发展地区经济的路子。其中,依托小辛码头村原有历史文化资源,大打文化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

  DIY水稻公社激活小乡村

  黄庄乡位于宝坻区东南部,是本市三大湿地之一,辖19个行政村,11200人,人口和村庄密度在天津平原地区最稀。

  “黄庄地处大洼,渠系纵横,水源充沛。但因为是农业大乡,经济总量在全区始终落后。”提到这些,黄庄乡党委书记康德鸿的表情显得有些沉重。他说:“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过去我们的自然条件相对劣势,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自然、原生态的生活。这样一来,短板就变成了我们的长处。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后发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生态环境变成经济效益。”

  康德鸿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一直想发展旅游,但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碰撞出了这样一个想法:黄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种植面积6万亩,我们想依托水稻资源开发体验式的旅游项目,把品牌注入农业,把特色注入农业,把文化注入农业。集休闲、采摘、观光、认种认养、农耕文化为一体。2010年4月,我们在小辛码头村启动了‘DIY水稻公社’项目,这样可以通过发展旅游把我们的水稻推介出去。”康德鸿向记者介绍说。

  位于潮白新河畔的小辛码头村自古盛产稻米,素有“北国水乡”之称。第一期水稻公社项目,小辛码头村开发了100亩稻田,入社会员每人每年交纳700元的会费便享有一分稻田的种植权,认购土地后,就可在公社享受插秧、收割的乐趣。如果社员不会种地也没关系,当地的农民可以手把手地教,也可以代为打理。同时,为方便广大游客深入体验,小辛码头村还建有22家配套设施完善的农家院,供游客体验睡农家炕、吃农家饭的乐趣。据介绍,目前,水稻公社已吸纳会员260人,全村22个农家院已连续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

  “以前一亩地年利润也就四五百块钱,现在俺家的地被认领了以后,一亩地能赚6千左右。翻了十多倍。”村民老马笑得合不拢嘴。

  从环境到观念哪个都要变

  初到小辛码头村,记者很难把它与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旅游村联系起来。虽然施工场面随处可见,但是没有喧嚣,没有浓浓的商业味道,依然平静、祥和。可村里给我们提供的数据,却又是实打实的——自去年4月份以来,已有4万余名游客造访了这个小乡村。

  这个数据,让我们有点惊讶!这个小乡村,只有80多户人家,从市区来一趟不是十分容易,可为什么有这么多游客选择了这里呢?

  村党支部书记洪奉国的回答多少让人感觉到有些意外:“与其说是这里吸引游客,不如说游客在改变我们。”

  改变,先从外部环境开始。他们把整个小村,当作景点来建了。小桥、凉亭、官仓外形古朴,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该乡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休闲旅游工作组,多层面展开工作。潮白河大堤通往小辛码头村修了公路,村庄内的街道实现了硬化、绿化。在对22个特色农家院进行厕所、厨房、餐厅等设施改造的同时,服务接待工作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村容村貌的改变还在继续。洪书记说:“今年还要建长廊,建环村水系码头,再建几个可供游人休息的凉亭。游客接待中心工程已主体完工,为两层仿古建筑结构,具有休闲娱乐、小型会议、农耕民俗文化展示等服务功能。7月初将建成布置,最迟8月份就能够接待游客。”

  硬件在提升,软件也不能落后。黄庄乡对全乡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2009年以来,在村庄环境整治中,乡村两级共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人力6500人次,动用各种车辆1800辆次,清理各种垃圾1万余方。乡政府制定了《黄庄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考评办法》,乡、村两级都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乡政府还成立了村级环境卫生检查考评小组,每月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一次考评,并按考评结果对村干部和保洁员给予奖励。通过集中整治和长效措施的有力实施,全乡广大群众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改变,还体现在小辛码头村百姓的思想观念上。大量游客的到来,给这个村子带来了商机。以前放在自家的一些土特产,如潮白河干鱼、自家腌的咸菜、玉米饼、豆皮等都成了热销商品。村民张淑芬告诉记者:“家里腌了50斤咸菜,壮着胆卖到了10元一公斤,竟然一会儿工夫就卖光了,还有客人跟我预定呢!真是没想到。”

  从卖单纯的农产品到卖综合的农味体验,小辛码头村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

  洪奉国告诉记者:“也许你不相信,不久前,在很多村民的意识里,还觉得摆摊卖东西,尤其是在自己村子里,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甚至有些丢人。”

  为了转变村民的思想意识,他们组织村民到北京、河北等地的旅游村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开阔视野,使村民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乡里、村里从实际出发,找了一些带头人,开起了农家院。李峰就是其中一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毗邻潮白河,小辛码头村的村民多以打鱼、种植大田作物为生,一年下来,也就收入两三万元。李峰告诉记者,从去年办起农家院到现在,通过住宿、吃饭、卖农产品,已经收入七八万元了。

  深挖特色资源打出文化牌

  到小辛码头村,有种强烈的感受,这里水乡如梦,田园可诗。

  然而仅凭秀美的风光,不和当地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休闲观光农业必然会缺少活力。对此,乡党委书记康德鸿说:“我们想通过向游客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带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据了解,小辛码头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北宋辽国萧太后运粮码头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黄庄洼还是中国北方最早开始种水稻的地方,明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袁黄任宝坻知县期间著有《宝坻劝农书》,并多次到这里指导农民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副乡长周永年说:“这是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是黄庄乡本土文化的个性所在、底蕴所在。我们深度挖掘水稻文化,以文化来促进休闲旅游的繁荣。”

  为加快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黄庄乡还编写了《黄庄乡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其总体定位是: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体验农事、采摘收获的乡间菜园,城市青少年学生农业传统教育的绿色课堂,武术健身的清幽之所。

  来到小辛码头村中心的广场,一棵粗壮的大柳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这棵大柳树已有几百年历史,叫“泊船柳”,顾名思义,是泊船用的。可以想见,这大柳树前,曾经是运粮河。现如今,沧海桑田,运粮河已成了村落,唯独大柳树依然屹立于此,给人们一片绿荫。

  依托自身优势做足水文章

  目前,小辛码头村正在建设水稻文化园和水生植物园,他们通过与天津水稻研究所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同时为农户提供水稻种植技术支持。

  “水稻文化园向游客展示的品种有咱们天津大面积推广的‘华育四零九’,而且还有国外的像日本的月光、泰国香米,以及美国、韩国等地的3000多个品种。”村党支部书记洪奉国接着介绍说:“水生植物园内有七十多种水生蔬菜和一些莲藕。游客在我们这里能吃、住、玩,在玩当中能得到一些知识。”

  为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这个村还积极发展稻田立体养殖,成立了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依托发展稻鱼、稻鳅、稻蟹和稻田甲鱼立体种养均收效显著。

  站在田埂上,种养大户霍云向记者打开话匣子:“一开始发展立体养殖,大家心里都没底,村里先是建了几个示范点,为村民免费提供种苗,年底一核算,每亩泥鳅纯收入达到了600元,水稻平均增收5%左右,实现了效益双赢!尝到了甜头,今年大伙都抢着参与养殖,心里都充满了增收的信心。”

  小辛码头村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割稻、插秧、种菜、推碾子等农事体验,同时依托潮白河让游客享受渔事体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词中的情景已成现实。2009年,潮白河左堤已修建码头8个,2010年5月1日已放游船。

  康德鸿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努力,要把小辛码头打造成“五大基地”,即:宝坻水文化研究基地、城市中小学生农事体验基地、华北农村民俗风情展示基地、文学文艺采风创作基地、湿地经济示范推广基地。

  积极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

  深挖文化资源,依托自身优势,打造水稻公社旅游品牌。去年3月份,他们注册了天津黄庄水乡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派出专人负责旅游文化和品牌的推介和服务。

  “水稻文化园的作用在于向游客、市民宣传水稻文化知识,向企业展示水稻品种,对老百姓起到引领作用。”康德鸿介绍说。

  依托生态优势,为农产品打造品牌,让游客休闲同时,可以有带走的东西。

  2011年,宝坻区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庄大米”注册成功。“黄庄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成功,如今,“黄庄大米”的“身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6元,畅销华北及全国其他地区,成为了具有明显天津特色的品牌农产品。同时强化了包装意识,采用礼品盒、真空包装、小袋包装等品种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形象,增强产品的表达能力和地域特色。

  合作社负责人霍绍红告诉记者:“通过打造‘黄庄大米’这个品牌,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也扩大了黄庄洼对外的影响力,确确实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我们农民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自从启动农家游以来,小辛码头的村民发现潮白河内各色品种的鱼很受欢迎,特别是不起眼的小干鱼儿过去不值钱,现在每斤售价40元,年总销量可以达到5000公斤,因此,村里家家户户都干起了做干鱼儿的生意。经营中,他们萌生了注册商标、规范发展的想法,于是开始申请注册商标。随着“潮白河干鱼”商标申请注册成功,小小干鱼儿正式成了该村农家院的招牌。(撰文记者杜洋洋摄影李宏光赵刘伟)

  深度开掘方有前途

  近年来,休闲农业成为国内各地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热词。天津的休闲农业也正大张旗鼓地进行中,但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各涉农区县实际发展情况看,许多休闲农业大都属于“农家乐”体验式的旅游。这种只给游客提供农业生活展示,或搞些农业蔬果采摘活动的游乐项目显得过于简单、粗浅,往往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乏味。

  城市游客来到乡村参观休闲农业园,其目的除了想从中了解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农业劳动成果,普及农业基本知识外,还想探寻乡村历史典故,观察农耕文化传统,欣赏当地民俗风情。因此说,休闲农业不应是简单的观赏游乐活动。从各地休闲农业搞得好的成功例子来看,大多是与当地农村历史、文化、民俗等融合的,通过深度挖掘、建设,让游客一边玩一边熟知当地历史的悠久,了解当地文化的深厚,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美妙,从而感到不虚此行。

  台湾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很有借鉴意义。据说,台湾目前已有休闲农业区68个、休闲农场1300多个,基本遍布岛内的319个乡镇。种水稻、搓汤圆、酿米酒,游客在DIY过程中最感兴趣的其实是这些习俗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如大陆人到台湾后纷纷想去品尝的马拉桑小米酒,其实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产物。它是台湾山地少数民族将传统文化与休闲农业的结合,让千年传统有了全新的感受。正如有学者所说,休闲农业只有披上文化的外衣,才能更吸引游客的眼球。

  从各地成功经验来看,发展休闲农业,应当与当地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地方特色,才能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天津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应该说是有许多优势条件的,有的生态环境好,有的农业特产多,如静海的林下经济,宁河的七里海鱼蟹,武清的大黄堡苇塘,蓟县的磨盘柿子,津南的小站稻,西青的沙窝萝卜等等,这些都可以深入挖掘,精心包装,在文化和民俗等元素上做文章,最终形成特色,打出品牌。

  休闲农业的发展其实是现代农业转型的良机。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除了提供农产品供给以外,还要发挥其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具有多功能色彩的现代农业正越来越成为津城百姓的日常需要。

  各涉农区县要把休闲农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收手段加以培育和发展,充分利用天津城郊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坚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促进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渗透,在重点农产品产地,在主要自然风景区,在文化积淀较深的乡村,重点打造休闲农业,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种养体验、农业科普和传统教育等多种服务,从而提高非农收入和农业的综合效益,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关于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乡发展休闲农业一个点子激活一个乡村

相关信息
  • 肯定级别:
    • 肯定级别5分
    • 1
    • 2
    • 3
    • 4
    • 5
    评论者:  登录   游客
  • 提示:计算输入长度时包括格式代码。
    /800
  • 验证码: 验证码  
登录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
业务流程
支付方式
快速链接
常见问题
服务与支持
咨询热线:0532-88781131 15166683288 13963906391
[第一蔬菜网] 打造第一蔬菜信息门户,为您提供最实用蔬菜信息平台!
未经授权禁止抄袭、镜像本站.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4
www.shucai1.com
[ 第一蔬菜网 ]
关 闭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