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人念“菜经”——恩施市蔬菜产业建设座谈会见闻
3月31日,恩施市蔬菜产业建设座谈会召开。
“科学规划布局,建立土地集约经营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入市场主体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龙凤镇分管农业的领导薛成功首先发言,介绍该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他们积极与龙凤试点总体布局结合、与市场需求对接、与产业基础对接,因地制宜探索当地的蔬菜发展路子。
“希望各级政府对现代农业项目基础设施加大投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三岔乡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曹显东建议。
近年来,恩施市着力蔬菜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向大户集中,初步形成以板桥、新塘、红土、沙地为主的高山蔬菜带和以三岔、白果、龙凤为主的城郊蔬菜产业带。2014年,全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达到40.6万亩,总产量64万吨,年产值逾5亿元。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大家分析问题困难及今后的路子,与会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发言。
“提高服务能力,办样板,探索适宜的种植模式。”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汪仕武说,要依托市场主体,多与企业交流沟通,在功能农业上下功夫。
“加大基层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循环农业建设……”白杨坪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漆世茂直言不讳,说出当前存在的问题。
新塘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当前亟待注重土地治理项目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恩施生态和富硒优势,做精细化蔬菜产业。
激烈的发言和讨论丝毫不影响会场秩序,大家纷纷倾听和记录着。
“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急功急利。”恩施市巨鑫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毅华道出心路历程,他说,蔬菜产业具有投入大、回报慢、门槛低等特点,希望行业内的人抱团发展、积极维护行业利益。
“经验不多,教训不少。”来自恩施市高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苏文的发言引人注目,他结合自己多年经验,从品牌建设、种植模式、产品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开来。
当天,该市农业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蔬菜蔬菜经营培训班49名学员参加座谈会,大家纷纷袒露心声。
“作为农民,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面对资金等方面压力可想而知……”来自龙凤镇三龙坝村村民向菊花说道动情处,抑制不住闪烁的泪花,她格外珍惜培训和座谈的机会,希望能有更多的培训机会。
“‘大峡谷’是恩施市的名片之一,我准备立足优势,将蔬菜种植与旅游结合起来……”来自沐抚办事处营上村的姚伟看上去很年轻,说话却吸引了大家注意。
“进一步调整种植品种,立足区位优势,突出恩施市的特色。”受邀参加座谈会的州农业蔬菜办负责人常先卫建议,突出科技支撑,根据市场,精卖产品,在品牌的引领下抱团创市场,积极与外商合作深度开发产品。
当天的座谈会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除了精彩的发言就是掌声,再无杂音。(中国硒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