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港黑沟大毛桃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

  人勤春来早,春来人更勤。虽然眼下万物尚未复苏,可东港市黑沟镇大城山脚下的果农们已经早早行动起来了,他们手持锯条,在自家果园里打老杈、修剪枝条。

  “俺们黑沟大毛桃很有名,价钱也很好,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天渐渐暖和了,再不修剪可就耽误今年的产量了。”卧龙村村民纪义涛边剪枝边说,为了赶在果树发芽前剪好树枝,他和全家人刚出正月就出来干农活了。“我家山林面积有3000多亩,种5000多棵苹果树、2000多棵桃树、2000多棵梨树,修剪枝条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呀!”纪义涛的父亲纪仁斌说,他家里长期雇工16人,剪枝、摘果时至少雇50人,每年用工费就得支出近40万元。

  “黑沟大毛桃是当地农民的‘摇钱树’,我们这里家家都种大毛桃,家家靠它致富。”陪同采访的黑沟镇企业办主任唐殿东介绍说,说来也怪,黑沟镇仅有黑沟和卧龙两个村适合其生长,现有毛桃面积2000亩。这两个村的百姓,家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种上几棵毛桃,每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每年的5月份,漫山遍野的苹果花、桃花、梨花竞相开放,这里就成了赏花的乐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到了9月份,前来摘果的游客也络绎不绝。纪仁斌的农场,赏花、摘桃都不收费,如果将桃带走,就按市场价销售。游客多了,当地农民就办起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每年至少能增加万余元收入。

  “这里出产的桃子的确与众不同,果实表面毛绒多,肉质较硬,酸甜可口。”说起黑沟大毛桃的“来历”,主管农业的副镇长程天国介绍说,黑沟毛桃的母树是黑沟村于家沟组王书新家的一株老桃树,40多年前,王书新的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三棵桃树苗,栽在自家院子里,其中一株成熟较晚,个头大,有毛桃味道,产量比其他桃树多百八十斤。村民栾启胜家里也有几棵桃树,他和王书新互相交换了些枝条进行嫁接,成功后,他们又将桃树苗分给乡邻们栽培。渐渐地,毛桃规模越来越大,村民们以其产地命名。后来,省林业专家认为黑沟大毛桃是目前我省发现的晚熟桃中的抗寒品种,又给它起了个红核寒桃的名字。

  “虽说黑沟大毛桃产量不大,但若不是被外地人抢注,我们完全可以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说起这事儿,纪仁斌和其他桃农都心疼不已。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年冲着桃子的名气来这里采购的客商一拨接一拨。当地百姓还搞起深加工,家家都做桃罐头,桃罐头年产量达30万瓶以上。“我们的罐头,去果皮必须靠手工,不能用机器,更不能用火碱。所以,采用土办法做的罐头安全可靠。”纪仁斌说,遗憾的是,这样的罐头却不能打进超市,现在它只能作为土特产对外销售。为改变大毛桃命运,今年纪仁斌准备再栽3000棵大毛桃,建罐头厂,申请商标,做大毛桃产业,让大毛桃惠及更多的乡亲。(丹东市农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