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五原县:特色产业富农民
近年来,五原县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引导农业在产业规模、品牌培育、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等多方面突破发展。隆兴昌镇先锋村建起了花菇种植产业园,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建起花菇园区,种菇打工都挣钱
一座座大棚里,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张开了小伞,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装车、出菇……这是记者9月21日在隆兴昌镇先锋村一组看到的情景。
先锋村一组位于五原县城南,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立地条件差,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不大,村民增收困难。今年,该村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创新思路,联系回乡创业企业家连建兵、王弼宏等人成立了祥瑞联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组织社员建大棚种花菇,找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胡海是先锋一组的村民,家里30多亩地承包给花菇园区5亩,农闲时节就到园区来打工,每天最少收入150元,一年老两口能增收3万多。
“园区没建起前,农闲我们就到街上打零工,挣不了多少钱还把时间都花在路上了。现在不出村就能在花菇园区打工,同时还不误照顾家里和地里。这样一来,收入就比过去多多了。”胡海说。
向胡海这样的村民,花菇园区里还有60多位。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园区将每日的用工主要放在先锋村,带动60户农户参与生产,使其稳定增收。
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五原县种植花菇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具有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空气湿度大和流通性好等特点。这种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花菇生长,能够使出菇时间比其它花菇产区延长2个多月。
服务有合作社,从种到卖都省心
目前,花菇已经进入采摘季。在花菇种植大棚内的架子上,一个个菌棒像盛开的花朵。据负责人祁伟说,现在这里有108个出菇棚,有80多万株菌棒可以进行采摘,每天的出菇量在1万斤左右,预计能产出160多万斤花菇。
这么大的产量,种植户却并不担心销路。原来,这里实行的是“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他们的花菇栽培主要依靠祥瑞联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由合作社为种植户搞培训、找资金、跑销路,村民只负责花菇的栽种和采摘,风险小,收益稳定。
据花菇园区技术人员介绍,菌棒一放进大棚里,后期的活儿就是农户自己的了,农户要每天在大棚里打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还要翻动每一个菌棒,检查它们的生长状况。有时菌棒会出现霉烂的情况,这时就要及时更换新菌棒。当菌棒生长一段时间后,还要用工具在菌棒上打凿小孔,花菇就从这些小孔里长出来。
虽然种植花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经过半年的接触,胡海已经喜爱上了这些从菌棒里冒出的“小家伙”。“它们能帮助我们增收,实现致富梦想。”胡海说,“我刚和合作社签了两年的合同,承包5个大棚,按目前价格来算,一个大棚的年收益在8万元左右。”
花菇产业真正成了富民产业,将吸引更多的村民们参与到合作社当中,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