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铁桥镇新南村发展特色小水果产业
8月13日,初秋的太阳依旧十分火辣。骄阳下,一辆四轮车停放在铁桥镇新南村贫困户黎方耀家门口,“老黎,我今天是来拉翠冠梨的。”车主从车窗探出头向黎方耀吆喝道。“好呐,我们马上去摘。”随着黎芳耀的应和声,一家人提着筐走进了梨树林,“我们的翠冠梨今年又要卖个好价钱哟!”梨树林里,不时传出黎芳耀一家人爽朗的欢笑声。
今年50余岁的黎方耀家住新南村1组,妻子体弱多病,需常年服药,80多岁父母更是疾病缠身,一家人仅靠他一人挣钱养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2016年,黎方耀在田里干活时不小心摔断了大腿,家里的“主心骨”倒下了,一家人的日子越发过得艰难。2016年,黎方耀一家被纳入“因病、因学、因残”贫困户。
“我负责帮扶的几个贫困户家庭里,就有好几个患了慢性病的,家里得长期、不间断地掏钱治疗,这种情况最容易致贫、返贫。”镇扶贫干部蔡三告诉记者,“要让贫困户彻底脱贫,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和发展致富产业。”
为此,铁桥镇整合扶贫等项目资金,对新南村的公路进行了硬化,公路通到了全体村民的家门口。“以前,我们出行全走泥巴路,因路况差,汽车都不愿开进来。现在,公路硬化到家门口,汽车开到门口拉货物,真是方便。”谈起如今的便捷交通,黎方耀赞不绝口。
黎方耀告诉记者,公路通了,他便有了发展产业的念头。这时,扶贫帮扶干部蔡三来到家里,为他规划产业,算收入账。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黎方耀决定在后山坡上栽种几亩翠冠梨和红心蜜柚。
“果树的栽种和水果的管护全靠扶贫干部帮忙,他们不但为我规划了脱贫产业,还经常来进行技术指导,让我们夫妻俩充满了信心。”黎方耀说,扶贫干部经常对他进行手把手指导,传授他们锄草、施肥、套袋等技术。
“路修通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栽种在山坡上的翠冠梨和红心蜜柚就是摇钱树。”昨日,黎方耀告诉记者,由于扶贫干部帮扶指导,翠冠梨和红心蜜柚今年收成不错。
黎方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家栽种的几亩翠冠梨,今年能卖8000元左右,红心蜜柚也能卖6000多元。今年,他家仅靠这两种水果,其收入就有1.4万余元,“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针对黎方耀家的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为他一家4口办理了农村低保,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同时,镇党委、政府还推荐黎方耀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每月工资收入有500多元。
“一家4口人享受了低保,我每月还有工资,栽种的水果也有收入,这样算来,一家人全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黎方耀一边掰着手指算收入账,一边乐呵呵地说,“有了政府的帮扶,还得靠自己的努力,我要多栽种几亩翠冠梨,靠勤劳双手致富。”
记者走出梨树林,空气里四处弥漫着梨的香味,就像这家人的生活,今后准能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