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植风险大种植户千万别太贪

  近期小编一直在渭南葡萄园区走访,恰逢葡萄正处于膨大至转色初期,由于今年气候怪异,果园出现或多或少的“症状”,裂果、干梗、转色不匀等等,甚至个别园区几近毁园。一年的收成付诸东流,小编不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的?技术不过关?天气原因?亦或是其他?

  葡萄种植本来就是存在风险的,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天气、技术因素影响,销售过程汇总会受到市场因素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去规避风险,将风险降低至最小。简而言之,使用合理、科学、适当的方式管理葡萄。

  葡萄种植其实也需把握尺度,控产提质。切勿“贪”!

  勿贪“产量”

  “控产”近几年是整个行业都在着力推崇的,但是不同种植群体“产量”路线存在差异化;

  ①基地、采摘园,“精品果”路线,低产、优质、高价是其所追求的;

  ②散户、小面积种植,从经济、市场角度考虑,低产优质往往风险更高,从而追求高产;

  其实这二者并不冲突,把握“度”,勿贪产量,即可!

  以渭南区域红提种植为例,大小年现象明显,今年是大年,多数果园挂过量在6000斤以上,且是果穗大、果穗多,产量有所提升的同时,风险也会更高;

  对于渭南区域红提,小编建议:避雨棚产量把握在4500斤左右,露天可适当提升;一棵树的果穗数量在14-16串;果穗大小控制在1kg左右;

  追求产量而忽视枝条过细,果穗生长营养不足

  果穗过大、过挤

  产量过高的劣势:

  ①葡萄大小年现象加重,第二年甚至挖树;

  ②着色不均匀、困难,上市慢;

  ③葡萄抗逆性降低,易发生病虫害;

  ④果实品质下降,难以产出精品果;

  勿贪“粒大”

  葡萄果粒本身大小一般都比较固定,例如夏黑处理后平均果重在8g左右,红提平均果重在10-12g左右,但是近几年受市场因素误导,导致果农认为果粒越大,越受收购商喜爱,这里再次重申葡萄膨大掌握“度”的问题,切勿贪“粒大”。

  以红提为例,一般使用赤霉酸、氯吡脲、诱抗素等进行膨大,这无可厚非,但是膨大时注意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果重能达到理论平均值即可,而不是盲目追求大粒,15g,甚至更大;

  果粒均匀,大小合适

  果粒过大的劣势:

  ①果粒过大、激素使用不科学,转色不匀

  ②粒径大,一当疏果不到位,造成挤压,易产生裂果;

  ③天气因素(水分失衡),直接导致裂果明显

  勿贪(催红)

  果农在种植过程中,很多时候希望园子葡萄早上色,早上市,这属人之常情,但是果实生长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成熟期足够时,葡萄本身才会出现原有的风味。对此,很多果农会使用乙烯利、诱抗素等植物激去刺激果实提前转色。

  小编从不排斥植物催红剂产品的使用,但是有些果农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盲目使用催红药剂,一般不科学的做法有:果实尚未转色,就开始使用催红药剂;一遍效果不好,继续使用、甚至使用5遍以上高,增大用量、增加次数是目前最常见的不科学使用方法;

  乙烯利使用过重,叶片发黄

  掉粒严重

  果粒发软(催红会加重果穗营养不良)

  果穗掉成光杆

  过量使用催红剂的劣势:

  ①造成树势衰弱,叶片发黄,营养供应不足;

  ②果粒发软,转色更加困难;

  ③直接造成果穗掉粒严重;

  小编建议,使用催红药剂时需注意如下几点:①使用时间,植物激素催红需考虑时间,一般在果粒上糖后,转色30%左右,使用效果最佳,而不是在果粒绿色就是使用;②激素仅是辅助措施,促早转色需在钾肥的用量、叶果比、光照等因素上主抓,更合理科学;③催红药剂建议控制次数,一般使用1-2次,切勿过多,否则适得其反;

  农业是存在风险的,果农应做的是如何规避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以上贪产量、贪粒大、贪转色等做法,往往增大葡萄种植的风险。在同等的条件,我们应尽力将葡萄种植更科学、合理化。

  葡萄好种,种好太难!

  亏本的都不是葡萄种的好的!

  种植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