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第一蔬菜网, 各类瓜果蔬菜专业网站
您好!欢迎光临第一蔬菜网☺ [免费注册] [登录]
为您提供各地蔬菜价格、蔬菜行情、蔬菜交易等实时信息
雨后池塘
推荐分类:最新黄瓜价格动态 | 最新黄瓜行情信息

黄瓜蔓枯病怎样防治

来源:第一蔬菜网  作者:中国第一蔬菜网  2017-06-14  浏览:403  字号:[ ]  背景颜色:  
  黄瓜蔓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形成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一般是在黄瓜开始大量结瓜时,碰上高温高湿天气,病株叶片就会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如此反复数日,叶片失去功能,最后整株叶片下垂,无法恢复。随着病情发展,茎基部表皮纵裂,有褐色流胶现象。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短短的几天内,瓜蔓便会整垄整片地失水萎蔫,并且在茎蔓上有明显的病斑。该病为土传病害,病菌在土中可存活5-6年,连作地、粘土地、低洼地、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均会导致该病发生。

  症状识别:黄瓜叶、茎都可感病。叶片受害后,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或半圆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上的病斑一般直径为10-35毫米,少数病斑更大。病叶自上而下枯黄,但不脱落,病害严重时,只剩下上部1-2片叶没有症状。叶柄、瓜蔓、茎基部被害时,病斑呈油浸状,圆形至菱形,黄褐色,有时溢出琥珀色树脂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折断。病部常龟裂。干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粒点。蔓枯病多从茎表面向内部发展,维管束不变褐色,这是与黄瓜枯萎病的重要区别。

  病原识别: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小球壳菌属的瓜类黑腐小球壳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器壁淡褐色,顶部呈乳头状突起,孔口明显。分生孢子器矩圆至圆柱形,无色透明,初为单胞,后为双胞。子囊座直径90-230微米,子囊孢子无色,双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黄瓜蔓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获子囊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中、种子、温室大棚棚架上越冬,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病菌从植株的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种子带菌主要导致叶片染病。蔓枯病的发病适宜温度在18-25℃,湿度在85%以上,尤其是在连阴天,夜间露水大;大水漫灌,土壤水分高时适合该病的发生。另外连作地、平畦栽培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肥料不足,植株长势弱的地块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一、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选用无病田和无病株作留种株。若种子有染病嫌疑时,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40%甲醇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播种。

  二、实行2-3年轮作,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使用生物肥料、活性有机肥料及无机复混肥料。在黄瓜的生育期要多次追肥,防止早衰,增强抗病力。浇水时要避免大水漫灌,,浇后及时中耕,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降低土壤及空气湿度。并及时通风降湿。发现病株时及时拔除。

  三、棚室消毒。在黄瓜定植前对棚室进行消毒,用300毫升福尔马林兑等量水,加热可熏蒸37立方米的棚室。每次熏蒸6小时。

  四、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进行全棚室喷药,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粉剂500-7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7天喷一次。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1-2次。茎部染病,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兑水成糊状涂抹于患病处。
雨后池塘
业务流程
支付方式
快速链接
常见问题
服务与支持
咨询热线:0532-88781131 15166683288 13963906391
[第一蔬菜网] 打造第一蔬菜信息门户,为您提供最实用蔬菜信息平台!
未经授权禁止抄袭、镜像本站.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4
www.shucai1.com
[ 第一蔬菜网 ]
关 闭
关 闭